经典搞笑的歇后语大全
能把人给笑死的歇后语有哪些?相信大家对歇后语并不陌生,我们的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歇后语,一些能把人给笑死的歇后语能带给我们欢乐。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有哪些的相关内容。
经典搞笑的歇后语 篇1
1、神仙放屁——不同凡响
2、光屁股坐板凳——有板有眼
3、玉皇大帝放屁——神气
4、开水锅里洗澡——熟人
5、看见岳父不搭腔——有眼不识泰山
扩展资料
谐音的歇后语,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。例如:
1、鼻孔里灌米汤—— 够受的
2、炒了的虾米—— 红人(仁)
3、揍鸡毛—— 壮胆(装掸)子
4、冬瓜皮做甑子—— 不争(蒸)气
5、豆芽炒虾米(小虾)—— 两不值(直)
6、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(舅)
7、孔夫子搬家——净是输(书)
经典搞笑的歇后语 篇2
1、老子偷瓜儿盗果,老子杀人儿放火——辈更比一辈坏
2、老鼠进洞——拐弯抹角
3、冷水烫鸡——一毛不拔
4、理发师教徒弟——从头来
5、笼里的斑鸠——不知春秋
6、聋子戴耳机——充耳不闻
7、聋子见哑巴——不闻不问
8、卤煮寒鸭子——肉烂嘴不烂
9、老头吃麻糖——越拉越长;越扯越长
10、厕所里耍笔杆——丑(臭)闻(文)
11、矮子骑大马——上下两难
12、鸡蛋碰石头——不自量力
13、脚踏西瓜皮——滑到哪里是哪里
14、门缝里看人——把人看扁了
15、八仙聚会——神聊
16、顶风顶水划船——硬撑
17、菜刀切豆腐——两面光
18、阴沟里洗手——假干净
19、肉包子打狗——有去无回
20、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
21、王八吃年糕——铁了心
22、小和尚念经——有口无心
23、骑驴看唱本——走着瞧
24、擀面杖吹火——一窍不通
25、和尚训道士——管得宽
26、猪鼻子里插葱——装象
27、池塘里的风波——大不了
28、牛屎虫搬家——滚蛋
29、墙头上跑马——不回头的畜 生
30、脱了裤子放屁——多此一举
31、马路上的电线杆——靠边站
32、上坟烧报纸——骗鬼
33、何家姑娘嫁给郑家——正合适(郑何氏)
34、河边洗黄莲——何(河)苦
35、粪船过江 ——装死(屎)
36、炒咸菜不放酱油——有言(盐)在先
37、抱着菩萨亲嘴——一头热乎
38、苍蝇掉在酱盆里——糊里糊涂
39、烂麻里搀猪毛——一团糟
40、老牛反刍——吞吞吐吐
41、老头子坐摇篮——装孙子
42、老鼠掉进面缸里——翻白眼
43、厕所里吃香瓜——不对味儿
44、窗户边吹喇叭——名声在外
45、半夜三更放大炮——一鸣惊人
46、老太太过溜冰场——走险
47、马蜂蜇蝎子——以毒攻毒
48、筷子掉油篓——又奸(尖)又猾(滑)
49、腊八儿出生——动(冻)手动(冻)脚
经典搞笑的歇后语 篇3
拓展资料:
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,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,象谜面,后半截是解释、说明,象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称它为歇后语。
最早出现“歇后”这一名称是在唐代。《旧唐书。郑綮列传》中就已提到过所谓“郑五歇后体”(一种“歇后”体诗)。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,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。如《战国策。楚策四》:“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太晚。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。
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,耐人寻味,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,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。如钱大昕《恒言录》所载:“千里寄鹅毛,物轻人意重,复斋所载宋时谚也。”这类歇后语,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。
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,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,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 和才智。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,如“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”,“擀面杖吹火-----一窍不通”,“外甥打灯笼------照旧(舅)”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,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,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,如“丈二和尚----摸不着头脑”,“黄鼠狼给鸡拜年----没安好心”等。
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,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,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。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。
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,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。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,后一部分是意义的`解释。有时也称作「俏皮话」。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,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、成句的省略。陈望道在《修辞学发凡》中称之为「藏词」。例如用「倚伏」代替「祸福」(出自《道德经》:「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」)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,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。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「比喻——说明」式的俏皮话。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,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。
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,如“泥菩萨过江 —自身难保”,“擀面杖吹火—一窍不通”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。
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,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,如“丈二和尚—摸不着头脑”,“黄鼠狼给鸡拜年—没安好心”等。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。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,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。
例如:
猪八戒照镜子——里外不是人
水仙不开花——装蒜
哑子吃黄莲——有苦自己知(或「有苦说不出」)
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,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。例如:
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(舅)
孔夫子搬家——尽是输(书)
火烧旗杆——长炭(叹,即享受)
粪坑关刀——文(闻)不能,武(舞)也不能。
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:
哑巴吃黄莲:有苦说不出
秀才遇著兵:有理说不清
光棍佬教仔:便宜莫贪
财到光棍手:一去无回头
盲人吃汤丸:心中有数
丈二和尚:摸不著头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