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
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,《孙子兵法》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和“古代第一兵书”,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,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,书中的名句更是为人津津乐道、奉为经典。下面小编简单整理了《孙子兵法》中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经典名句,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!
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1《孙子兵法》中的经典名句
1、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始计篇》
译文:孙子说:“战争,是国家的头等大事,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,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,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、研究。”
孙子开明宗义地提出了“慎战论”,认为对待战争应该持谨慎的态度。有道是:“求名当求万世名,计利当计万世利。”这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,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,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,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,就必须慎重“算计”。
2、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 ——《孙子兵法·始计篇》
译文:如果将领同意并执行我的作战思想,任用他领兵作战一定胜利,就留下来用;如果将领不同意和不执行我的作战思想,任用他领兵作战必定失败,就应该让他离去。战略筹划确定并通过之后,接下来就要考虑“势”的问题了,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。所谓的“势”,就是在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中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恰当的应变行动。
好的计划需要好的执行者,计划要想顺利实施,也要懂得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。
3、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始计篇》
译文:用兵打仗,实际上是一种诡异、欺诈的行动。因此要做到:有能力,要装作没有能力;要行动,装作不会采取行动;在逼近对方的时候,要使对方感到很远,当离对方很远的时候,要使对方感已经临近了。
常言道:“兵不厌诈”。战阵之间,必须施以伪装,使敌人产生错觉,作出错误判断,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,定可获胜。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、指南打北等战术,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,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。这几句话道出了战争的本质,在战场上“循规蹈矩”就是自取灭亡,就是对我方军士百姓的残忍,也是“愚仁”的一种体现!
4、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始计篇》
译文:敌人贪利,就诱之以利而消灭它;敌人混乱,就抓紧时机立刻消灭它;敌人实力雄厚,则须时刻戒备它;敌人精锐强大,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;敌人褊急易怒,就挑逗它,使它失去理智;敌人小心谨慎,稳扎稳打,就设法使它骄傲起来;敌人内部和睦,就离间其关系。
这几句讲用兵之道在于计谋,作者认为,“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”(见《韩非子·难一》),因而可以小利诱之,使敌人迷惑,中计;可以扰乱其军心,破坏其给养,打乱其部署,最终打败敌人。若看到敌人实力雄厚,就应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进攻,应有所准备。两军对阵时,看到敌军强大,就要有所回避,不可硬拼、硬冲……这几句所谈用兵之道,在现代军事上也值得借鉴。
5、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始计篇》
译文: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,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。
对敌人作战,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,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,这样就能出奇制胜。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,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。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、竞赛,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;后者说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。
6、兵贵胜,不贵久!——《孙子兵法·作战篇》
译文: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,而不宜旷日持久。
孙子主张速战速决,因为持久战就是消耗战,对双方乃至百姓都没有好处。尤其是处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,哪个国家的经济也不足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。这一思想运用于商战之中,表现于在做好战前的准备和谋略之后,要迅速出击,以快攻配合作战,否则就会功败垂成。商场信息瞬间变化,一方面战术谋略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最佳效果,而商场讲究先抢商机为赢;另外一方面,信息流动太快、太多,时间久了,战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看穿,那么事先的策略和谋划就会泡汤。
7、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
译文:百战百胜,并非用兵策略中最好的,不交战而使敌屈服,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。
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。孙武认为,战争的目的在于“能自保而全胜”,百战百胜实难做到,即使全胜了,杀敌一万自损三千,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,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,即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才算上策。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,很值得学习。
8、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
译文: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,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,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,最下等的是攻城。
孙子主张要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战争的目的。用兵的上策是用计谋达到挫败敌人的目的;中策是用外交手段离间敌人的联盟;下策是在非军事手段实在不能奏效的时候,才进攻敌人的军队;下下策是实在万不得已,才可以采用强攻硬拼的方法攻城作战。
9、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毁人之国而非久也,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而利可全,此谋攻之法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
译文:善于用兵的人,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硬打,攻占敌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强攻,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。必须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,在实力不受到太大耗损的情况下获得全部的利益,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。
10、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,敌则能战之,少则能逃之,不若则能避之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
译文:根据用兵规律,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,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,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,有与敌相当的.兵力则可以抗击,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,不如敌人兵力强大,就避免与敌争锋。
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针。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,应集中优势兵力,包围、进攻、消灭敌人;在敌我力量接近时,应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,果断地攻击敌人,将敌人击溃;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则回避与敌交手,能走便走,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。否则,或者会坐失良机,或者会冒险交战,导致战争失败。作为兵战的原则,这几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。
11、夫将者,国之辅也。辅周,则国必强;辅隙,则国必弱。—— ……此处隐藏1988个字……="text-align: center;">
6、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,故能择人而任势。任势者,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。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故善战人之势,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,势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兵势篇》
译文:善于作战的人,借助于有利的态势而取胜,并不是局限于力量的自身,所以他能将自身的力量与巧妙的借势结合起来。善于创造有利态势的将帅指挥部队作战,就像滚动木头、石头一样。木头、石头的特性:放在平稳的地方就静止,放在陡险的地方就滚动;方的容易静止,圆的容易转动。所以,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,就像转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,这就是所谓的“势”。
7、行千里而不劳者,行于无人之地也。攻而必取者,攻其所不守也。守而必固者,守其所必攻也。故善攻者,敌不知其所守;善守者,敌不知其所攻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
译文:行军千里而不劳累,因为走的是敌人没有部署的地方;进攻而必然会得手,因为攻的是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;防御而必然能稳固,因为防守的是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。所以善于进攻的,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;善于防守的,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。
8、形人而我无形,则我专而敌分。我专为一,敌分为十,是以十攻其一也。则我众敌寡,能以众击寡者,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
译文:示形于敌,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,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。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,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,我就能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,这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。能做到以众击寡,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。
这段话把“以寡敌众”、“以少胜多”战法的精妙和本质给体现出来了!
9、策之而知得失之计,候之而知动静之理,形之而知死生之地,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。故形兵之极,至于无形;无形则深间不能窥,智者不能谋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
译文:要仔细策划一下,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得失;要挑动一下敌军,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;要侦察一下情况,来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;要进行一下小战,来了解敌人兵力虚实强弱。所以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,就看不出形迹;看不出形迹,即便有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军底细,聪明的敌将也想不出对付我军的办法。
10、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,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
译文:用兵的规律像水的流动,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,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。水困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,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战法。所以,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,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;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,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。
孙子用水来比喻用兵之道。用兵要机动应变,好像水没有固定形状一样,不能一成不变,墨守成规。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变化战略部署,从而取胜的,就可以说是用兵如神了。
11、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豫交;不知山林、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;不用乡导者,不能得地利;故兵以诈立,以利动,以分和为变者也;故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,难知如阴,动如雷震。掠乡分众,廓地分利,悬权而动。先知迂直之计者胜,此军争之法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
译文:不了解列国诸侯战略企图的,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;不熟悉山林、险阻、水网、沼泽等地形的,不能行军;不使用向导,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。所以,用兵作战要善于用“诈”,采取行动要取决于“利”,部署与战术的变化要通过集中或分散来实现。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,部队行动迅速时,如狂风飞旋;行进从容时,如森林徐徐展开;攻城掠地时,如烈火迅猛;驻守防御时,如大山岿然;军情隐蔽时,如乌云蔽日;大军出动时,如雷霆万钧。要分兵掠取敌域内作战物资,要派兵扼守扩张地域内的有利地形,要衡量利害得失相机而动。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,这就是军争的法则。
12、三军可夺气,将军可夺心。是故朝气锐,昼气惰,暮气归。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以治待乱,以静待哗,此治心者也。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
译文:对于敌人的军队,可以挫伤其锐气,可使丧失其士气,对于敌方的将帅,可以动摇他的决心,可使其丧失斗志。所以,敌人早朝初至,其气必盛;陈兵至中午,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;待至日暮,人心思归,其气益衰。所以善于用兵的人,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,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它,这是通过削弱敌军士气而获胜的办法。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,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嚣,这是通过利用敌军心理躁动而获胜的办法。在离自己较近的战场上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,在自己部队得到充分休息的状态下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,在自己部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等待饥肠辘辘的敌人,这是通过消耗敌军力气而获胜的办法。
军队的士气非常重要。所以要注意打击敌人的士气,动摇将领的决心。趁敌人士气消沉,将帅沮丧毫无斗志的时候去攻击它,才会减少自身伤亡 ,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战争的胜利。打蛇打七寸,做事要有重点,这样才会事半功倍!“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”和“避实就虚”的作战原则一样,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,可以作暂时的让步,以保持我军的锐气,使敌人疲劳沮丧,减杀其优势,待到时机成熟时,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。
13、圮地无舍,衢地交合,绝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,途有所不由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九变篇》
译文:出征时在难以通行的“圮地”不可宿营,在四通八达的“衢地”应结交邻国,在难以生存的“绝地”不可停留,在被敌包围的“围地”要巧设计谋,陷入走投无路的“死地”就要坚决奋战。有的道路不要走,有的敌军不要打,有的城池不要攻,有的地方不要争,国君的有些命令不要执行。
这些就是孙子的“九变”思想,孙子认为,将帅能够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,就是懂得用兵了。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,虽然了解地形,也不能得到地利。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,虽然知道上面的“途”、“军”、“城”、“地”、“君命”五事之利,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。
14、智者之虑,必杂于利害,杂于利而务可信也,杂于害而患可解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九变篇》
译文: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,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。在考虑不利条件时,同时考虑有利条件,大事就能顺利进行;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,祸患就可以排除。
看问题一定要全面,否则解决问题就不会圆满!
15、将有五危,必死可杀,必生可虏,忿速可侮,廉洁可辱,爱民可烦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九变篇》
译文: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: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,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,急躁易怒可能中敌人轻侮的阴谋,廉洁好名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,一味“爱民”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。